16日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发生今年入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多个城市启动红色预警。
可以立即完成治理的隐患一般可不判定为重大隐患。具体内容如下: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试行)1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企业为防范火灾、爆炸、泄漏等生产安全事故直接导致或次生突发环境事件而自行组织的突发环境事件隐患(以下简称隐患)排查和治理。
重大隐患要制定治理方案,治理方案应包括:治理目标、完成时间和达标要求、治理方法和措施、资金和物资、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责任、治理过程中的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或应急预案。具有以下特征之一的可认定为重大隐患,除此之外的隐患可认定为一般隐患:(1)情况复杂,短期内难以完成治理并可能造成环境危害的隐患;(2)可能产生较大环境危害的隐患,如可能造成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土壤等环境介质次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的隐患。3.1.2按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备案情况预警越早效果越好15日,京城上空蓝天白云,空气质量甚至达到优良,却早早地发布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截至昨天14时,北京市实际PM2.5日均浓度比预测值明显下降。
据了解,进入12月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已发生三次重污染天气。17日白天是红警发布后的第一个白天,但很多市民觉着雾霾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不仅全球温室气体覆盖率将大幅度提高,全球碳市场价值也将从当前的年均不到500亿美元,提高至年均1000亿美元。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阶段将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八大行业18个子行业。国家和地方将采用两级管理模式,由中央层面确定排放总量和配额分配方法,省一级层面实行具体分配、履约监管。总结试点经验 走向统一碳市场2013年6月18日,深圳碳交易所开市,标志着我国碳交易试点工作正式开始。同时,发改委气候司也多次明确表示将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市场,现已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分配方案上报国务院,预计年底前获批,2017年对各纳入企业分配配额。
挑战在于,对企业的减排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并要求企业针对发展理念及管理方式开展适应性调整。未来,全国碳市场将全面覆盖包括电网企业在内的电力行业,各电力企业应尽快加强能力建设,为参与全国碳市场做好准备。
我国已于今年9月正式加入《巴黎协定》,承诺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推动二氧化碳减排,体现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也为我国建设全国碳市场提供了保障。2015年9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印发,明确要求推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提出深化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逐步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研究制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总量设定与配额分配方案。截至11月30日,7个试点碳市场的碳配额累计成交量约为8397万吨,成交额达19.5亿元人民币。参与主体初步考虑为业务涉及上述重点行业,2013年至2015年中任意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1万吨标准煤以上(含)的企业法人单位或独立核算企业单位。
结语全国碳市场的全面展开对于即将被纳入的控排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此期间,各试点省市分别制定和发布了碳排放交易管理办法,温室气体的核查规范、配额分配,以及碳排放交易规则等相关政策,且均成立了专业的碳交易平台,交易品种主要包括碳配额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在考虑地区差异性的基础上,包括行业的配额分配方法、交易制度、MRV(监测、报告、核查)体系等都会实行统一标准。顶层政策相继出台 全国碳市场开启在即2014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要求加快建设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
2014年6月19日,重庆碳交易所开市。机遇在于,为企业完成减排目标提供了灵活的市场工具,能以更小的成本实现减排
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人人可以举报环境违法今后,我省将加大环境违法行政处罚与民事赔偿力度,强化企事业单位环境刑事责任追究,明确企事业单位环境修复责任。到2017年底,全省11个设区市基本完成重点污染企业的搬迁、改造、关停任务。
我省将重点加强汾河、桑干河、浊漳河、涑水河、三川河、丹河、绵河、蔚汾河等流域治理改善型控制单元内的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对应当进行规划环评而未进行环评的规划所包含的项目不予受理环评文件。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太原市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利用网络信息等技术引导出租车运力的合理分配,减少公共运输车辆空载。为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和参与权,我省将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全面推进大气和水等环境信息公开、排污单位环境信息公开、监管部门环境信息公开,健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机制,建立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决策的有效渠道和合理机制,明确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程序。
12月22日,记者从省政府获悉《山西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出台,到2020年,山西省环境质量将达到阶段性改善。十三五期间,全省11个设区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浓度全部要达标。
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对擅自开工建设的建设单位,将依法进行处罚。我省将建群众环境信息员制度,公布环境污染举报途径,扩大公众了解环境信息的途径,鼓励公众对污染现象随手拍随手传随手报。
全面实施国家第五阶段机动车污染排放标准。大力推进污染企业退城入园。
大同市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实现达标,其他10个设区市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下降20%左右,重污染天气大幅减少。依法核发排污许可证,排污者必须持证排污。没有环评项目不得开工企业必须持证排污今后,我省将进一步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建立和完善企业环境信用记录,定期向社会公开企业环境信用状况,将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
与此同时,全省限制开发的46个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在县和34个农产品主产区所在市县按照生态功能优先原则,实施点状开发、面上保护战略,适度发展适宜产业,着力推进生态保育,增强区域生态服务功能,构筑生态屏障。到2020年,全省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3000个。
二氧化氮与臭氧浓度保持稳定力争改善。2020年前,我省钢铁行业全部完成脱硫除尘改造,冶金行业单台烧结面积大于180平方米以上的烧结机全面完成脱氮技术改造,焦化煤气全部实现精脱硫。
我省将建立统一公平、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企业的排污许可证制度,整合、衔接、优化环境影响评价、总量控制、环保标准、排污收费等管理制度,实施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积极推进气化公交、电化公交,加快推动太原纯电动出租车、临汾电动公交车应用。
与此同时,全面推进煤炭清洁利用。到2017年,钢铁、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行业统一执行国家特别排放限制。全省11个设区市PM2.5年均浓度下降2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5.4%。建立可靠稳定的举报响应处理的环境矛盾化解机制。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将新增完成3000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优化区域资源环境配置重点区域实现污染物零排放今后,我省将建立与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环境政策体系。
坚决禁止未批先建、批建不符、擅自变动建设内容等违规审批建设现象。未来我省将依法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区域。
十三五期间,全省计划完成50万户居民采暖煤改电任务,削减农村炊事和采暖用煤。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 1996 - 2019 乘其不备网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
地址:外环西路